查看原文
其他

尘封62年!毕节这对父女至今让人牵挂

云上毕节 2022-03-30

1958年4月,毕节人左遗轩在全国劳动模范大会上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握手接见毛主席赠予钢笔一支,他当年在毕节带头修建的工程获得国务院“最高水利建设成果”奖,而他当时所在的大渡公社获得周总理签名、国务院授予的“兴建水利先进单位”奖状。



左遗轩在世时让他一直念念不忘的还有另一位亲密的伙伴,也是和他一起建设那项伟大工程的战友,名叫徐荣


1958年,身为当时毕节县农水利科的技术员徐荣29岁,他的生命因为他们共同在毕节建设的那项伟大工程而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年。


▲ 徐荣生前旧照


2020年8月的一天,徐荣的小女儿徐永书来到镰刀湾村,她踏上了父亲为之付出青春和生命的地方,心潮起伏,感慨万千!


她双手扶住残缺的修渠纪念碑,轻轻地触摸着父亲的名字,口中呼唤着:“爸爸,我来了!”


▲徐荣的小女儿徐永书在修渠纪念碑上寻找父亲的名字(左)


小女儿徐永书不仅一直怀念着他的父亲,她还怀念着只比她大两三岁的姐姐,同样是因为修筑那项伟大的工程,她的姐姐在那时候就离开了人世。


这是一个尘封于毕节上世纪历史中

一个英雄父亲和两个女儿之间

相隔62载的感人故事



▲徐荣当年一家背水吃的水井


在生机镇镰刀湾村,卫星“天渠”依然流淌不息半米宽的沟,半米宽的路,弯弯绕绕穿过村里的良田。顺着沟一路往上走,则越行越险,直至荒无人烟,才惊觉已处在百米山崖之上。


▲如今,卫星“天渠”依然流淌不息


毕节的历史时钟回拨到1956年,当时从毕节县农水局来了几名技术员,勘测生机镇镰刀湾村修渠的地形条件。这已经是第三批了,之前到此的技术员看到这里险峻的地形,都摇摇头回去了。“有个领导抬头看悬崖,毡帽就掉到底下去了。太险了,都说打不成。”


他们想打的渠是比举世闻名的太行山“红旗渠”提前4年动工、并提前“红旗渠”11年建成的引水渠,当地人又叫卫星“天渠”。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赤水河流经生机镇镰刀湾等地的沿线村民守着水量充沛的赤水河却没有水吃,因为常年缺水,种下去的玉米、红薯等只能靠天吃饭,加上交通闭塞,距离集镇较远,镰刀湾村在当时特别的贫困落后。


要生存发展,只有先解决水的问题。然而要在悬崖峭壁上开壁凿渠引水,这在当时的专业水利人员看来都是不可能的。于是就有了上面”都说打不成“的那一幕。


毕节的历史时针继续回拨到1956年,和之前一样,勘测人员依然没有把握,准备打道回府。就在这时,一位叫徐荣的技术员站了出来


▲ 徐荣生前留下的唯一照片(右)


徐荣上过战场,参加过抗美援朝。“他性格坚毅,脾气直爽,认定了的事,就一定要做完。”就在所有人都觉得不行的时候,徐荣说:“这条沟渠能成。从枪林弹雨走过来的战士,自然不会被困难吓倒!


由于施工难度很大,徐荣当时的上级领导也很担心工程会半途而废。徐荣一急,立即扒了上衣,露出战场上留下的伤疤要求立“军令状”,非去不可。


“打不出这条沟,我就不回来!”这是徐荣当年立下的誓言。


几百米高的绝壁,坚硬的岩石,手不能抓、脚不能落。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山顶挂下来,一点一点炸出沟渠。


▲翻拍图片


徐荣是这场硬仗的总参谋。山间炮声隆隆,正像他当年经历过的战场。徐荣既是指挥官,也是排头兵,他身手不凡,“几百米高的悬崖啊,他就在那儿上蹿下跳,像个猴子,一会儿勘测,一会儿埋炸药,大家都跟在他后面照着样子干。”


谁也没有想到,修筑沟渠的工程进展没多久,徐荣的大女儿,也就是他小女儿徐永书的姐姐徐国珍突然发起了高烧,原来,为了全心投入到修渠的工作中,在县里上班的徐荣把妻子和大女儿一起接到山里来和他一起生活,面对着身边高烧不断的女儿,一向点子多、办法多、性格坚毅的徐荣也一筹莫展。


当年修建天渠时,村民们扎营住宿的地方


由于徐荣一家的临时住所离集镇太远,无法及时就医,妻子在村民的帮助下想尽各种土办法给孩子退烧,而此时的徐荣一边要照顾妻女,一边还得兼顾山上开渠的工程,就在大女儿高烧几天之后,在山上忙了一天的徐荣回到住所,一个晴天霹雳瞬间把这个有信心修出天渠的汉子击垮了,他只有一岁多才刚刚学会走路的女儿永远的离开了他。


因为修渠,县城技术员徐荣女儿的生命永远留在了这片大山之下,在妻子撕心裂肺的哭声中,徐荣亲手安葬了才刚刚学会叫妈妈的女儿,当时的村民们都说,“徐技术员的女儿都走了,这渠肯定修不成了。”然而,在安葬完爱女之后,镰刀湾的村民们又在山腰悬崖上看到了徐技术员的身影。



徐荣继续进山开渠的精神感染着村里的每一个人,镰刀湾各族群众团结起来开山凿渠,吃野菜、住山洞,削石崖、凿隧道,发动全村青壮年全部参与。


然而,当历史的时针来到1958年8月,徐荣没想到自己的生命也永远定格在了这条天渠上。


当时,徐荣申请到了开山炸石用的黄火药,黄火药威力更大,他对修渠队员们说:“山里没有路,如果这条沟,再拓宽一点,能过人,那镰刀湾村种的粮食不仅能自己吃,还能通过水渠两边的路运出去卖。”



于是,徐荣便把好不容易申请到的黄火药用在水渠扩宽成路的爆破上。就在火药装箱时,意外发生了,好几箱火药同时爆炸,和老支书左遗轩一起带领大家天天修渠的徐技术员光荣牺牲


这一年,徐荣29岁,而他的小女儿徐永书,则刚刚出生七天。


在大渡公社书记左遗轩的带领下,全长14公里、能灌溉的卫星“天渠”终于修通,哗哗的响水声,是镰刀湾村民听过的最美妙的音乐,在这潺潺的流水声中,一代又一代的镰刀湾村民都在怀念着为此献出生命的徐技术员和他一岁多的大女儿!


▲左遗轩参加全国劳动模范大会旧照

▲左遗轩旧照


目前,镰刀湾卫星“天渠”仍屹立在悬崖峭壁之上,灌溉耕地(含农田、经果林)4400余亩,受益群众2600余人。


▲当年和徐荣一起修渠的吴文明老人

▲当年和徐荣一起修渠的黄元刚老人


现在的镰刀湾到生机集镇由原来近两个小时的路程缩短到半个小时,当年徐荣的大女儿就是因为无路出山就医而夭折异地,如今,徐荣当年奋战过的地方,通村路、通组路贯通,彻底解决了当地村民出行难、发展难等问题。



得益于镰刀湾天渠半个多世纪以来的饮水灌溉,如今的镰刀湾村还发展起了上千亩的葡萄、柑橘和石榴等果园种植。


在徐荣、左遗轩修天渠的精神激励与赤水河的浸润下,镰刀湾群众纷纷走出一条生态美、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徐荣的小女儿徐永书告诉记者

镰刀湾村的卫星“天渠”

是父亲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这里是自己的第二故乡

这里朴实的老百姓也把自己当亲人

她为有这样的英雄父亲而骄傲


▲视频来源:云上毕节抖音号(剪辑:张绍强)


记   者:高   洁

部分图片:罗大富 摄

编   辑:吴   芳

编   审:邹江川

监   制:叶光良   

总监制:朱光伦



危害我国的毒品来源问题


更多新闻


看完记得
点亮下方“赞”和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